疫情防控智慧管理新趋势

2021-10-16
来源: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大家对于进出小区、园区及其他公共场所被要求测体温、登记身份信息似乎已经司空见惯。虽然每次在被要求测体温、填写个人身份信息、电话号码等信息时,心里多有不情愿,但考虑到疫情防控事关你我健康安全,大部分人还是选择主动配合。

传统方式无法满足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新需求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的"后疫情时代",测体温、登记个人信息成为公共场所疫情防控常规手段。从餐馆到商超、银行、园区,门口都摆有一张小桌,桌上放了一摞登记表,来访人员进门前都得详细写下姓名、电话、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这成为各行业复工迎客的"标配"。

这种方式对于社区/小区、园区等疫情防控人员来说,工作量大、效率低。对于出入人员来说,一次次被要求登记身份信息时,内心难免有些抗拒。

从进入园区测体温和登记身份信息的体验来看,每登记一次信息至少耗时5分钟。按此速度,疫情防控管理人员一小时大约只能完成10-20人的信息登记工作。面对大量来访人员,基层防疫工作者可谓是不堪重负。

个人隐私信息保护受关注

除了工作效率问题,在这注重个人隐私和信息保护的时代,动不动被要求登记身份信息,将自己的姓名、年龄、电话、居住地址等信息赤裸裸地公布于众,的确让人有些尴尬。

如果被记录的信息没有进行很好的管理,被别有用心之人所利用,还存在被兜售、转卖的风险。很多人不愿意登记身份信息,极有可能有这方面的担忧。

在如今大力建设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或智慧园区的大背景下,不得不说,这种传统的人工登记身份信息的方式的确显得有些落后。在把防控工作做细、做实的前提下,有没有更科学、高效、智能的方式,既能实现疫情精准防控,又能减轻基层防疫人员工作量,还不会对居民或来访人员造成过多干扰呢?

智能人证比对+红外测温:信息采集告别人工

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各类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智能红外测温仪、人脸识别测温一体机等智能化防疫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公共场所测温筛查,大大提升了体温筛查效率,其非接触红外测温方式,在提升测温效率的同时降低了交叉感染的机率。

但仅仅解决测温问题还不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性极强,一旦成为感染者或密接者,身份确认和行踪追溯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各地也都有明确要求,要落实进出人员实名登记测温管理。

为解决传统人工登记管理方式效率低、体验差等问题,部分厂家推出了智能人证比对人脸识别测温一体机。这类产品能自动抓取姓名、身份证号码等基础信息并存入信息采集平台,生成来访人员测温记录。这种方式既能减少直接接触,规避交叉感染风险,还能事半功倍,提升人工登记通行效率和便捷度、精准度。



阅读107
分享
写评论...